大部分人认为大便是最脏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大便。但是通过观察大便可以帮助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自古以来中医就以观察大便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来说观察大便的性状就是最直接的办法,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大便与宝宝健康的关系了。
一、正常大便的性状
(一)、外观
正常婴儿大便为黄色或棕色,软条状或糊状,大便软硬度与小儿饮食的排便次数有关。母乳喂养儿每日大便2—7次,呈金黄色膏脂样,内可有奶块;牛奶喂养儿大便每日1—2次,淡黄色,较硬;添加辅食后,如喂含绿 叶的蔬菜可排绿色大便,吃动物肝血或服铁剂后大便则呈黑色。婴儿大便中偶有不消化的瓜籽、菜叶、黄豆、玉米等,只要量不多都是正常现象。
(二)气味
新生儿的胎粪不臭,母乳喂养儿大便稍有酸臭味,而牛奶和奶粉喂养儿的大便较臭,但还不及成人大便臭 。添加辅食后大便中的细菌便与成人相同,其臭气加重,与成人大便相似。一般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吲哚、氨等物质,都具有一定臭味,但不太重。如果婴儿大便臭气过重或放难闻的臭屁则可能为病态。
(三)酸碱度
正常婴儿在母乳喂养时大便的pH 值(酸碱度)常小于5.5; 牛乳或奶粉喂养儿大便中的菌与母乳喂养儿不一样而呈中性或偏碱性,pH值常为6—8。
测试小儿大便pH值可购买 “精密试纸”, 如果小儿腹泻大便pH 值小于6,多是因为小儿受凉、 饮食不当或其他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小儿大便pH值常大 于7。
二、大便异常与婴儿疾病
小儿出生后十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为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胎便是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以下为观察宝宝大便的常识可供参考。
(1)大便次数增多,质地比平时稀,夹有较多的颗粒,有酸味: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至。哺母乳的可以只给孩子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高的后半段奶则挤出弃去。同时,母亲可多饮水及少食含脂肪高或油性大的食物。哺牛奶的可喂脱脂肪奶,或牛奶煮沸后略冷却,将表层凝结的“奶皮”揭去。
(2)大便水样,有泡沫,酸味刺鼻且如馊食般:可能是糖类不消化所致。也可能是肠道感染炎症或多或少其它原因,需要诊治。婴儿饮食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类中乳糖及调味时加的蔗糖。排酸味水样便时,如能排除肠道炎的可能,则应减少或暂时停喂乳类食品,代米汤或淡豆浆,并用葡萄糖代替蔗糖调味。
(3)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可能为蛋白质消化不良。未添加辅食的可限制奶量1—2天。已加蛋黄、鱼肉的孩子,可暂停添加,大便应可恢复正常。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帮助消化。
(4)大便呈褐色球状硬便:是便秘,周边可能带少许鲜血丝,是硬便损伤肛门所致。大便干燥的孩子应多饮温水,多吃水果蔬菜。另外,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天吃一些蜂蜜来预防便秘。兑蜂蜜水时,应该兑在温水里,不可用沸水兑,有腹泻时,则停用。
(5)大便稀薄,含所有添加的食物,少许消化或未消化的原形:可能是添辅食导致的腹泻,此时可停止该样食物。若只是轻微腹泻,如次数增多不多,水性不大,可继续减量给予。
(6)大便呈以下性状,多为病理性腹泻,应及时诊治:大便带脓,带血,如有浓鼻涕样粘液加红或褐色;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水样,换尿片时如水注;大便黑色像柏油样或暗红,或带多量鲜血。